論支藏人元
干支的陰陽五行屬性,在子平命理有一套嚴格的規定,由北宋徐子平開始,已具雛型。干支五行系統發展,最早可追朔至黃帝命大橈氏作支干,不過,正式作為完整干支系統,使用在紀錄年月日時,要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。
隋代大學問家蕭吉,在《五行大義》寫道:「大橈採五行之情,占斗機所建也,始作甲乙以名日,謂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謂之支。」 由此可見,地支最初是用以紀月的,到了東漢,干支系統才逐步成型,地支才由紀月,借用作紀年、紀日和紀時。
根據《五行大義》的說法,地支的五行,由月所建。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春寅卯辰屬木,夏巳午未屬火,秋申酉戌屬金,冬亥子丑屬水,地支這種五行分配,跟醉醒子的方案一致。
地支首置方局氣
「支藏人元」的第一規條,按春夏秋冬四季和東南西北四方,依次分陽分陰置入木火金水天干。
以十二月支逐個排,春三月寅卯辰行木氣,依次配甲乙乙;夏三月巳午未行火氣,依次配丙丁丁;秋三月申酉戌行金氣,依次配庚辛辛;冬三月亥子丑行水氣,依次配壬癸癸。辰未戌丑四季月,本氣屬土,配戊己。
支藏人元的第一個規條:
春寅卯辰藏甲乙乙,
夏巳午未藏丙丁丁,
秋申酉戌藏庚辛辛,
冬亥子丑藏壬癸癸,
辰未戌丑四季月,
辰戌再藏戊,丑未再藏己。
第二規條置三合氣
按五行寄生十二宮的生、旺、墓規律,地支再置入第二組天干。
生旺墓是長生、帝旺、墓庫的簡稱,以木為例,亥是木長生,卯是木帝旺,未是木墓庫,亥卯未是木三合局,因此,在亥卯未三支的第二位,依次置入甲乙乙。卯中已有乙,不須重覆。
三合是地支其中一種強力組合,為了反映亥卯未成局時特強的木氣,在亥和未加入甲和乙便理所當然了。
右圖將支藏人元第二位天干,用三角形勾出來的,就是相關五行的三合局。
亥卯未木局:甲乙乙。
寅午戌火局:丙丁丁。
巳酉丑金局:庚辛辛。
申子辰水局:壬癸癸。
三合是地支特殊組合,在三合風水領域,只管方位五行,並無「支藏人元」學理。因此,將攜帶三合五行氣的天干置入第二位的學理,純粹是子平八字專有。
註:在四個三合局的相關地支內,分別按陽陰陰置入同行天干,排在第二位。
第三規條,將三個戊土和一個己土,置入寅巳申及午之內。
假如地支沒藏第二位三合氣……
「支藏人元」是八字命理學獨有的安排,目的是讓天干的五行力,在地支得到相應的根。在計算干支會局的張力時,這種安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。
亥藏甲,未藏乙,是為了令木三合局的根與木方局力度相等。 |
假設地支只藏單一的方局五行氣,寅卯辰只藏了甲乙乙,亥卯未只有卯藏了乙木,亥和未都無木,當寅卯辰會方,支內木氣甲乙乙全備,共三個;而亥卯未會木局時,地支就只有一個卯中乙木。同是木的方和局,根的強弱不一樣,干支張力也就不一樣了。
五百年前或更早前的命理學家,將三合相關的天干置入地支,就是為了讓三合會局時,地支有相應的天干五行作為根氣。萬民英編寫《三命通會》時,命學界已出現「支藏人元」的結構,所藏的天干五行,已不是醉醒子方案的單純方局五行,而是加入了與三合局吻合的天干,只是陰陽與現代的不全相同,以亥卯未為例,《三命通會》的方案一:亥藏「戊甲壬」,比現代的支藏人元多了一個戊土;卯藏「甲乙」,多了甲;未藏「丁甲己」,次序與現代不同,雖然也藏了木,但藏的是乙木。
當時的八字理論並沒有在支藏人元的五行安排上找出根據,而《三命通會》也把討論重點放在「人元司事」的各種方案上,結果這部八字巨著,將一個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。大多數八字書講「支藏人元」,只會記錄它的口訣和所藏天干的內容,很少見有實質原理的討論。
我讀過有位師傅的解釋,認為支藏的第二位天干五行的作用是「過氣」──將木氣過渡到火方,因此寅中要帶一個丙火;將火氣過渡到金方,因此巳要帶一個庚金……,但這種理論是站不住腳的,因為寅月離火方隔了卯辰兩個地支,要「過氣」,丙火應該由辰帶著吧。還有,木氣從長生亥起,因此要見木,但由亥月到未月,每支不應該都要有木氣嗎?按十二長生宮的理論,由長生到養十二宮,木氣是由強到弱、由生到旺到死到絕,經十二個階段,在亥宮初生的木氣不是最強,到卯才最強,墓庫已弱,到了絕位最弱。放在「支藏人元」第二位的天干五行,卻只選了生旺墓三個地支,其它支都沒有,木氣從亥宮起步後,便跳到卯位,最後落在未位,這跟十二長生宮的無級段過氣理論並不一致。因此,合理的解釋是,第二位天干的五行氣,是專為三合局而設的。也正因如此,所以亥卯未都分別放了一位木天干,亥的甲木、卯的乙木和未的乙木,跟寅卯辰的甲乙乙,木氣強度都一樣,不因所在地支宮位不同,而有強弱之別。
有的師傅也看到第二個天干與三合局有關,不過把藏在辰未戌丑的墓庫氣看扁了,以為它是埋在深土內的五行氣,像冬眠未醒的蛇蟲鼠蟻或尚未發芽的種子。
還有一些命理家引用先後天八卦,以及二十八宿斗機分度的理論解釋支藏人元,這些理論也許是殺雞用了牛刀,或者是用了愛因斯坦相對論去解釋牛頓的慣性定律,就連論者自己也說得不明不白,讀者又怎會明白呢?
關於「支藏人元」的理論,至今仍流傳好幾種似是而非的謬說,誤導著學命者。《點算八字繩規》中,就是要把「支藏人元」這些被混淆的基礎學理,說個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