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嗣同的天地人
在錯誤的「天地人」做錯誤的事
譚嗣同於戊戌年九月十八日晚,在法華寺策動袁世凱出兵勤王,誅榮祿、殺慈禧不果,事態急速惡化,九月二十一日,慈禧臨朝,宣佈戒嚴,並四出捉拿維新黨人,譚嗣同與林旭、楊深秀、劉光第、楊銳、康廣仁先後就擒,施以極刑,壯烈犧牲,史稱「戊戌六君子」。
康有為派譚嗣同秘密訪袁,引發了凶禍的蝴蝶效應,譚嗣同的「地數」和「人數」急劇變化,凶應終於到來。
十八日當晚夜訪袁世凱的「天數」,傷財官順生印,27印回剋14傷。譚嗣同己土從格,忌印剋喜傷,喜神傷被剋,策反不成功,因為選了一個錯誤的「天數」。
當時政治環境十分不利,維新派動了保守官僚的奶酪,而且康譚提出「合邦」的賣國勾當,引起慈禧警惕,此時策反袁世凱,明顯選了一個錯誤的「地數」。
譚嗣同受康有為指派,向袁世凱遊說,康袁二人性格狡猾,貪戀權貴,今次事敗,因為遇上了一個錯誤的「人數」。
這是一樁流產的宮廷政變,與維新變法目的背道而馳,最後失敗,牽連甚廣,因為在錯誤的「天地人」,做了錯誤的事。
在一張時空交織成的網相遇
譚嗣同結束生命之前兩年,一八九六丙申年,約會了一位比他少八歲的年輕 人,從那時開始,生命的倒數計時器便被啟動了。年輕人當時只有二十四歲,對滿清政府腐敗無能、屢受帝國列強欺凌表現得軟弱無能,深惡痛絕,這次相遇,譚嗣同頓有他鄉遇故知之感,馬上成為一見如故的知交。這位年輕人就是梁啟超。
譚嗣同和梁啟超相遇在一張時空交織成的網,這張網的「地數」和「人數」,將兩人各自的人生命運帶進屬於他們自己八字命運的「天數」。
譚嗣同生於同治四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的北京宣武城南,父譚繼洵官至湖廣總督。譚嗣同五歲讀書,十五歲學詩,二十歲學文。早年得力於母教,鑽研儒家典籍,涉獵文史百科,還拜大刀王五王正誼和通臂猿胡七胡致廷為師,學習武術。
譚嗣同己土從格。丁卩無根,木多火塞;雖己土通丑,在殺合圍下,己土氣絕,加上己屬陰土,故入從殺,異黨是喜神。雖云天干透印,官殺泄氣,由喜變忌,但此造丁孤卩弱,官殺吉力未減,喜神仍有力。
二十二歲丙子大運十年,丙印出干,殺星泄氣,遊盪四方,應了事業無成。
三十二歲乙亥大運,交一八九六丙申流年,大運強殺入命,流年雖透丙印,惟殺強印弱,天地人合力之下,人生出現大轉機。
交入乙亥大運,殺坐合殺,譚嗣同的事業運來了。
一八九七丁酉年,譚嗣同接受湖南巡撫陳寶箴邀請,與唐才常等人設立時務學堂,籌辦內河輪船、開礦、修築鐵路等業務。
一八九八戊戌年,創建南學會、事務學堂、武備學堂,四月和唐才常、熊希齡等主辦《湘報》,積極宣傳變法,成為維新運動的激進派。同時,得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推薦,被徵入京,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,參與新政推行,與林旭、楊銳、劉光第並稱「軍機四卿」。九月十八日晚,形勢急轉直下,康有為傳光緒密召,由譚嗣同求見袁世凱起兵勤王,事敗,二十一日,慈禧先發制人,變法失敗。
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前,力勸譚嗣同一起出逃,但遭拒絕,他說,「各國變法,無不從流血而成,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,此國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請自嗣同始!」大刀王五亦一再勸說譚嗣同出逃,譚嗣同拒絕,「不有行者,無以圖將來;不有死者,無以酬聖主。」
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,榮祿親信貽穀奏請:「速行斬決譚嗣同等人。」同日,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,六君子英勇就義。臨刑前,譚嗣同高呼:「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。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」
處斬九柱同參,7傷剋54官、官生24印回剋7傷;喜神傷剋官,金弱木強,《元理賦》云:「金能剋木,木強金缺」,傷力已然大減;另一方面,官生印剋傷,印強傷弱,傷被重創而破局。
星情分析要注意:甲己合木而非合土,因支會三木局,隨強化神者化;丁壬合火而非合木,亦因地支火局強過木局,故隨火化。還有,印生劫不能生傷而剋傷,皆因火土特有之物性──強火之下,土歸火性,又所謂「燥土不能生金」是也。結果,火土聯手剋金,用神死,應了破局。
這是譚嗣同破局的「天數」。
「天數」是支配性的,但「地數」和「人數」亦有決定命運吉凶程度的作用。譚嗣同所處的環境和對他產生影響力的幾個關鍵人物,再加上他本身的個性、修為和人生觀,構成了「天地人」合力,推演著他人生命運的吉凶剋應。
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♦
羅量簡介
羅量老師近年致力提升子平命理的科學內涵,經過三十年專心鑽研,今日終於為子平命理論證了一套完整的和具備系統性的演算法,為原來莫衷一是的命理文化,尋回它被遺忘已久的科學成份。九柱同參、分組點算,量化分析,奠定了「子平正宗」之法規。羅量透過一系列的著作及命理教學,把子平命運科學,從被動的命運推算,提升至主動的命運締造,讓這門學科更具實用價值。
錄像課程包括子平基礎、中班及高班,合共48課,以廣東話授課,可隨時登入聚賢館網頁在線觀看錄像,另附講義及錄音,不受時間地域所限,循序漸進地學習,終可掌握子平科學。